Member-only story
最近終於有時間重溫上年積下來沒空看的劇集,當中最讓我感到驚喜的,大概就是《17.3》及《騷亂時節的少女們》這兩部同為2020年秋季播出,同時亦是由女性編劇執筆的作品。
談到這兩部日劇,難免要從時代脈絡與劇集創作的關連出發。雖然劇集與動畫、漫畫、小説、遊戲都是創作媒介的一種,但在大眾普及率的闊度和量度而言,劇集都是壓倒性的大。縱然近年新海誠、巨人和鬼滅熱潮將動畫帶進主流領域,但這也僅僅是近年的狀況,相比之下,劇集對於大眾的適應性是更深遠而持續的。
正因為長期地迎合着大眾,所以某程度上劇集創作也有着來自大眾觀念的制肘。倘若以十年前甚至以00年代來看,這種大大方方開門見山地探討性,尤其是以女子高中生視點出發的作品是難登所謂的「大雅之堂」。當然那個年代也有像倉科遼《夜王》《女帝》系列以及《下北澤Glory Day》這類與性有關作品,但總體而言,當時的社會大眾對性的想像還是相對狹隘且不接地氣。
而近年隨着女性編劇們的掘起,也開始出現了不少更貼近大眾和女性觀點去看待性的劇集的作品。野木亞紀子的《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》將新垣結衣這位看似與性絕緣的完美女孩放置在愛情與慾求之中(但其實她首部電影《戀空》就已經是部與青少年及性愛有關的作品),後來佩安真希與館空美合撰的《下輩子我再好好過》則是描寫出時代發展如何衝擊着都市人對性的觀念。
只不過,上述兩者所書寫的,始終是成年人的性,而不是從青少年這種對性最有敏銳感的年紀出發。正因如此,《17.3》和《騷亂時節的少女們》在以性為命題的日劇中是個相當重要而且難得的存在,畢竟這兩部作品同時在一個極為巧妙的時間點,以不一樣的手法補完了那重要的缺角。
為什麼會說是不一樣的手法呢?若然從劇情的進程而言,《17.3》和《騷亂時節》重疊的地方其實相當多,像是女生如何放下成見正視自己的感受、接受自己的性取向、乃至未成年懷孕等問題兩部作品都有涉獵,但《17.3》的編劇山田由梨代選擇一種相對理性的觀點出發,相反《騷亂時節》更注重於感性層面。
倘若要比較的話,《17.3》確實比《騷亂時節》更難入口。《17.3》的故事主要由一位對愛與性認識不深的正經女孩咲良,以及她的兩位好姐妹所構成,而這兩位姐妹分別代表着「無性戀者」及「ヤリマン」的觀點。以角…